Русские видео

Сейчас в тренде

Иностранные видео


Скачать с ютуб 不知道怎麼選PS5或Xbox用的電視嗎|🎮次世代主機玩 遊戲 電視 、螢幕怎麼選 一次看懂 в хорошем качестве

不知道怎麼選PS5或Xbox用的電視嗎|🎮次世代主機玩 遊戲 電視 、螢幕怎麼選 一次看懂 3 года назад


Если кнопки скачивания не загрузились НАЖМИТЕ ЗДЕСЬ или обновите страницу
Если возникают проблемы со скачиванием, пожалуйста напишите в поддержку по адресу внизу страницы.
Спасибо за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 сервиса savevideohd.ru



不知道怎麼選PS5或Xbox用的電視嗎|🎮次世代主機玩 遊戲 電視 、螢幕怎麼選 一次看懂

相信各位玩家都知道 打電動的重點除了 遊戲 電視 或者是螢幕 這些設備的好壞最直接影響爽度 3C產品比較有規律可循 基本上一分錢一分貨 花($)越多當然越爽 但每個人的需求 條件 經濟情況 都不盡相同 怎麼找到一個平衡點完全因人而異 而且3C產品日新月異 所以這邊我們不會特別去推薦品牌或是型號 只是把該注意的重點提出 讓各位在選購的時候比較有方向 解析度 什麼是解析度 我們最常聽到的 應該就是2K 4K 8K了 我們在看 電視 或是顯示器的畫面 其實是由好多好多小小的像素組成 每一個像素一個顏色 最終建構成我們看到的畫面 拿市場上常看到的4K來說 4K是3840x2160 大約830萬個像素 這一個畫面就有830萬個像素 當然就很精細啦 次世代主機主打的畫質也是4K 所以在選購 電視 的時候只要滿足4K就可以啦 雖然兩牌次世代主機都支援8K 但是實際上也沒什麼8K的資源 基本上沒有特殊需求就不用考慮8K 至於電腦螢幕或是顯示器 選什麼解析度要取決於你的顯卡 如果電腦的顯卡跑得動 加上預算允許的話 當然還是選4K螢幕 如果你是拿電腦螢幕來接(遊戲)主機 那就直接選4K吧 不過這裡要提醒一下 電腦螢幕常見的規格有 21:9 和 16:9 目前次世代主機還是只有支援16:9 所以如果使用21:9的寬螢幕來接次世代主機 兩旁會有像這樣的黑邊 再來我們來聊更新率 我們在螢幕上看到的畫面 其實都是由一張一張的圖片所組合起來的畫面 然後用飛快的速度一直換 利用眼睛的視覺延遲 就會看到一個連續的畫面 我們會聽到hz fps 這兩者之間是有關係的 hz 赫茲 是硬體設備上 也就是電視或是顯示器計算更新率的單位 而且這hz是固定的 60hz就是一秒鐘固定刷60張圖 120hz就是一秒鐘固定刷120張圖 fps Frame Per Second 玩遊戲時候我們看到的畫面 遊戲 內腳色開槍 跳入水裡 彈彈的奶奶 都是透過即時計算之後呈現出來的 遊戲 主機根據當下處理的畫面的複雜程度 經過計算之後一秒鐘能跑出來的張數 這跑出的張數是浮動的 複雜的場景光源貼圖可能只會跑出30fps 簡單的選單純色就可以跑出120fps 如果你的螢幕能有120hz 遊戲 主機也能給出120fps 你眼睛所能看到的影像流暢度 一定會比60hz的螢幕配上60fps的好 數字越高 我們眼睛看到的影像就會越滑順 但挑選的時候兩者之間的數值一定要搭到 如果你挑了一個60hz的 電視 就算 遊戲 主機能跑到120fps 你能看到的還是會被電視所侷限住 每秒只會有60張圖片 新的Xbox與PS5 最高都可以支援到120fps 所以我們在挑選 電視 的時候 要是想要跑出次世代主機的完全性能 記得要挑120hz的更新率 如果你挑選的是電腦螢幕 也是盡量挑120hz以上的更新率吧 電競螢幕有144hz的可以說是滿大街 平常沒開遊戲機 單獨使用電腦的時候 高更新率的螢幕用起來也會舒服許多 VRR Variable Refresh Rate 可變更新率 VRR是一種技術的統稱 我們剛剛有說到遊戲主機可以跑到120fps 每秒運算出120張圖片 但是剛剛也有提到 這數字是浮動的 在運算遊戲的時候 並不是一直都可以維持每秒都運算120張 遊戲裡面的畫面 隨時都在變動 可能這個場景120 下一個場景就掉到90 所以fps也會跟著一下高一下低 如果螢幕的更新率沒有搭上 就有可能導致遊戲畫面撕裂或卡頓 造成 遊戲 體驗的不流暢 VRR就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技術 但VRR也不是萬能神藥 市面上很多電視都只支援48hz-120hz的VRR 要是遊戲優化比較差 fps跑不到48張以上 或是一些舊遊戲最高30fps的 上面所講的畫面撕裂或卡頓問題還是會發生 這時候就需要有另外一個技術 LFC LFC Low Framerate Compensation 低刷新率補償技術 它的運作方式其實就是複製貼上 譬如說原本只能每秒運算出30張畫面 LFC開啟後 這30張畫面每張都複製貼上一次 然後就變成60張 60fps了 其實別小看這小小的動作 它能讓你的遊戲過程順暢許多 選擇 電視 的時候 除了VRR 你還可以選擇更好的FreeSync技術 之所以要選擇FreeSync技術 是因為Xbox與PS5都使用了AMD的顯示晶片 而AMD晶片相對應的就是FreeSync技術 FreeSync包含了VRR及LFC技術 詳細有什麼電視型號支援 可以去AMD的官網搜尋 而使用電腦螢幕的用戶呢 就比較不用擔心啦 有FreeSync技術的螢幕大把大把的 這裡要稍微提醒 如果你想要最好的體驗 4K 120hz跑好跑滿 還想開HDR的話 記得要選支援 FreeSync Premium Pro的電視或螢幕喔 HDR我們後面會在講到 ALLM Auto Low Latency Mode 這個應該是只有電視才用的到的功能 之前提到的那些功能 像是更新率 VRR 全都是能對遊戲中的體驗帶來更好的改善 而這個功能相對之下就沒有那麼的亮眼 ALLM其實就是 電視會自動偵測到主機的訊號 自動把電視本身的模式轉換到低延遲的模式 也就是所謂的遊戲模式 ALLM這個名字很炫炮的功能 主要就是讓玩遊戲的你 不用再手動去把電視調整成低延遲遊戲模式 那為什麼要低延遲 延遲高或低的差別是什麼 這邊指的是輸入延遲 也就是從你按下手把上的按鈕 要讓角色開槍 到螢幕上槍的火花噴出來 這中間的時間差 數字越低就代表著時間越短 而 遊戲 中的手感回饋就會越好 目前的次世代主機裡面 Xbox不管是X或S都是有支援ALLM這個功能的 但是PS5目前還不支援 未來會不會支援也不確定 ALLM在Xbox上 除了會在遊戲時自動把電視轉換為低延遲的遊戲模式 如果偵測到你是用Xbox在看直播或是影片 它也會很聰明的自動切回正常模式 那對於使用電腦螢幕的玩家來說 不太需要去擔心延遲的問題 因為大部分的電競螢幕 低延遲本來就是基本要求 所以也不用擔心ALLM這個炫炮的功能拉 HDMI2.1 前面我們講了4K 講了fps跟hz 現在我們把它結合起來 次世代主機 最高最高支援 4K 120fps 或是 8K 60fps 但是必須要使用HDMI2.1 就像馬路 原先只能開30 拓寬後才可以飆到90 HDMI2.1 比起一般HDMI還要快上三倍左右 如果想把次世代主機的性能跑好跑滿 別忘了選 電視 的時候 一定要注意有沒有支援HDMI2.1 想使用 電腦 螢幕 遊玩的玩家也別擔心 近期各大螢幕廠如宏碁 華碩 LG等等 也開始推出4K 120hz 並支援HDMI2.1的螢幕了 這邊溫馨小提醒 HDMI2.0跟2.1外觀上看起來是差不多的 不過別擔心 原廠很貼心的附給大家的線就是2.1的線 只要插的是原廠的線就不會錯摟 HDR 什麼是HDR呢 如果有選購電視或螢幕經驗的你 可能會發現 市面上貼有HDR標籤的產品百百種 每種HDR的貼紙還都不太一樣 看的真的是一頭霧水 HDR 高動態範圍成像 簡單的形容的話 就是能讓螢幕中該亮的地方更亮 該暗的地方更暗 畫面中的明暗對比 也就是所謂的動態範圍會更廣 因為亮度足夠 我們所看到的顏色會更鮮豔 也因為暗的地方夠暗 螢幕上顯示的陰影處看起來會更逼真 總而言之 就是讓電視與螢幕中的世界 看起來更為接近我們人眼所能看到的世界 早期HDR技術剛出現的時候 因為缺乏整合 導致各家廠商都推出自己的HDR標準 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會看到一堆不同的HDR貼紙 像是HDR10 HDR10+ HDR Pro 4K HDR等等 現在HDR漸漸的普及了之後 開始有像是DisplayHDR 這種比較簡單易懂的規格出現 在選擇HDR的時候 亮度是很重要的一個要點 而DisplayHDR則是直接將亮度就寫在後面 我們一般的電視或螢幕 亮度最亮大約也就在兩三百左右 所以DisplayHDR 600 就會有傳統螢幕的兩三倍亮度 到1000甚至1400的話 一不小心可能還會被亮瞎 當然 這只是開玩笑 不過有了HDR 確實能為觀影或遊戲帶來更好的體驗 無論是選擇 電視 或 螢幕 要是預算允許的話 都可以考慮選台有支援HDR的產品喔 面板的部分 我們會分為兩個部分來說 首先我們先講電腦 螢幕 因為目前市場上大部分的電腦螢幕 使用的都是LCD的技術 比較常見的有VA跟IPS兩種面板 這兩種螢幕各有好壞 VA的好處是比較便宜 而且更新率高 對比度好 黑色的地方看起來夠黑 但可視範圍比較窄 如果你稍微側個身 或是從側面看螢幕 顏色就會變掉 而IPS則是色彩的飽和度比較好 顏色會比較鮮豔漂亮 從任何角度基本上都能看到一樣的顏色 但是價位稍微會高一點 而且暗處的表現沒有VA好 基本上這兩類面板的技術現在都很成熟了 以前還會有比較明顯的差異 例如反應時間之類的 現在差別沒那麼大了 簡單解釋的話 需要更新率高或比較便宜的 就找VA面板 而比較注重顏色表現的話 就選IPS吧 那再回到電視 電視 的選擇就多了 LCD OLED QLED Micro LED Mini LED 這一拖拉庫的名詞 都是形容面板的發光技術 低階與中階電視大多還是用LCD技術 面板的挑選跟電腦螢幕差不多 但中高階以上 選擇就開始多起來了 目前市面上比較常見的技術還是OLED 要什麼有什麼 色彩豐富 對比度高 更新率高 但最大的問題在於壽命比較短 價錢又偏高 還會有烙印的情況發生 一個畫面放太久 一個印子就永遠在上面 而QLED則算是比較便宜的OLED 價錢便宜一些 畫面表現當然也就沒OLED那麼好 不過怎樣都會比LCD面板好 畢竟一分錢一分貨 選電視還有個好處 能去現場看實機 建議各位在購買之前 先去體驗看看每種不同面板的差異喔 如果恥度夠 真的是抱著主機去 每一個都插來玩玩看比較準 最後一點也是最重要最容易被忽略的一點 各位 不要以為買了 4K 電視 主機一插就是4K 換了電視還要去主機裡調設定 如果只有接上一台 4K 電視 沒有更改設定 運行畫面還是只有1080P 不要花了大錢 爽了半天 最後只有玩到1080P的 遊戲 介紹了這麼多 可能很多朋友還是會有疑問 "所以我到底該買哪一台” 這個答案真的每個人都不一樣 只能說希望看到這邊 各位對 電視 和 螢幕 的規格 跟次世代主機相關的功能 都至少有個初步的瞭解 這樣未來在瀏覽商店頁面的時候 裡面出現的那些 4K 120hz VRR HDR 三小R的都能看得懂 後續就可以按照自己錢包的厚度以及需要 去選購適合自己的產品 如果你的預算無上限 那當然是小朋友才做選擇 所有功能我都要 8K 120hz HDMI2.1 VRR HDR一次買好買滿 但如果你手上的銀彈是有限的 那就只能在各種功能之中做出取捨 譬如說你可能玩的是競技遊戲為主 那你的選擇重點會是 高更新率 低輸入延遲 VRR或FreeSync為主 但如果你是以玩單機遊戲為主 想要有良好的沉浸感 想要更好的體驗遊戲中美麗的世界 那你的選擇則是要以 解析度 HDR這類的東西為首要考量 但隨著科技的推進 我們相信同樣的價位能買到的功能一定會越來越多 所以沒有緊急需求的朋友 其實可以捏一陣子 看看有沒有更多功能 更便宜的產品推出 畢竟錢不是像乳芶一樣 擠一下就有了 00:00 - 開場 00:46 - 前言 01:28 - 解析度與畫質 02:33 - 更新率 fps hz 04:55 - VRR LFC Freesync 06:25 - ALLM與輸入延遲 07:45 - HDMI 2.1 08:43 - HDR 10:15 - 面板選擇及差異 12:03 - 後語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