Русские видео

Сейчас в тренде

Иностранные видео


Скачать с ютуб 大專學生集訓專輯 1961-1973 в хорошем качестве

大專學生集訓專輯 1961-1973 1 год назад


Если кнопки скачивания не загрузились НАЖМИТЕ ЗДЕСЬ или обновите страницу
Если возникают проблемы со скачиванием, пожалуйста напишите в поддержку по адресу внизу страницы.
Спасибо за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 сервиса savevideohd.ru



大專學生集訓專輯 1961-1973

「國旗在飛揚,聲威浩壯,我們在成功嶺上⋯⋯」各位曾經的大專寶寶們,還記得那段在臺中成功嶺營區接受軍事訓練的日子嗎? 這段影片剪輯了臺灣省電影製片廠於1961年至1973年間所攝製的大專學生(暑假、寒假)集訓紀實影片,包括: 1961.9.20 總統蔣中正主持大專生暑訓結訓典禮 1963.7.15 大專學生暑期集訓(國語版) 1963.7.15 大專學生暑期集訓(閩南語版) 1966.7.1 大專學生暑期集訓 1966.8.25 總統主持大專生暑訓結訓典禮 1968.6.29 大專學生暑期集訓第一期授旗典禮 1969.7 大專學生接受暑期集訓 1970.7.18 暑期大專青年集訓開訓典禮 1970.8.20 暑期文教人士訪問成功嶺 1971.2.5 省垣各界慰問大專集訓學生 1971.7.15 暑期大專青年集訓開訓典禮 1972.1.15 大專學生寒假集訓 1972.7.1-8.10 暑期大專學生集訓 1973.9 省垣各界訪問成功嶺(彩色影片) (影片來源: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接下來,就讓我們來認識自1959年至1999年,在臺灣實施了40年的大專學生集訓吧! 1958年7月,正值「八二三砲戰」前夕,臺海對峙情勢升高,教育部為貫徹總統蔣中正先生對青年「文武合一」的期許,特會同國防部、救國團、省政府等有關單位,研擬訂定大專學生暑期集訓辦法,分由陸軍各訓練中心施訓。 1959年6月,行政院頒布《大專學生暑期集訓實施辦法》,教育部隨即據以實施,以陸軍成功嶺與清泉崗為主要訓練基地,展開大專學生集訓工作。 大專學生集訓兼具學校軍訓及預備軍官入伍訓練雙重性質,為大專院校男生(含海外僑生及港澳來臺學生)的必修課程,主要著重愛國思想、生活規律、軍事技能等方面的訓練;其積極的教育意義如下: 一、係一種生活訓練:利用暑假安排集中訓練,在不影響課業的前提下,一方面以行動實踐培養學生守紀律、肯吃苦、能負責、迅速確實、勤勞儉樸的生活習慣,另一方面增進學生適應團體生活能力,為推行生活教育之有效方法。 二、係一種育樂活動:在漫長的假期中,使青年學生暫時擺脫繁囂的都市生活,變換新的環境,與大自然接觸,參加有規律的團體訓練,修習各種戰鬥技能,為一種具積極意義的育樂活動。 三、係一種軍訓教育:大專學生集訓,係由教育部商請國防部代為訓練,主要藉國軍訓練基地之營舍場地、教育器材、教育幹部,以完成大專學校軍訓教育所無法實施之各項訓練,增強大專軍訓教育的功能。 辦法中規定,男性大專學生在畢業前一年的暑假均應參加為期12週的暑訓,以完成預備軍官訓練的入伍教育。大專集訓經期末測驗成績及格者,俟其畢業接受預備軍官訓練時,即不再接受入伍教育。 因此,初期的大專集訓算是預官的養成教育,所以大專集訓有一項嚴格的規定:在校軍訓不及格者,應於暑訓前補考,補考後仍不及格,不得參加暑訓,亦即喪失預官的權利。 最初,自民國48學年度至52學年度,每年僅於暑期集訓一個梯次,訓練時間為12週,對象為大專三年級的男學生。 由於集訓學生為即將離校畢業之學生,對學校教育的幫助似嫌不夠深遠,且亦導致學校教育行政的困擾,故自53學年度起,每年集訓增為兩個梯次,訓練時間改為8週,其中第一梯次於7、8月集訓在校學生,第二梯次於9、10月集訓新生。 此外,由於受訓場地分散導致不易集合,再加上大專生日漸增加,國防部遂於1964年12月16日在臺中烏日成功嶺營區設立陸軍後備兵訓練指揮部(後於1989年更名為「成功嶺訓練中心指揮部」)集中進行大專學生暑期集訓。 最初,大專生只要在校軍訓成績良好,一旦通過成功嶺的期末測驗,畢業後入伍即以預官任用,但後來因為大專生大量增加,這個措施便於1966年取消。 同時,大專學生人數的快速成長,亦導致訓練面臨空間不足之窘境,於是行政院在1972年復修訂公布《大專學生集訓辦法》,明訂大專學生集訓改以暑假兩個梯次、寒假一個梯次實施,集訓時間縮短為6週;其中第一梯次(暑假)為大專二、三年級學生之補訓,第二梯次(暑假)為大學及獨立學院聯招錄取的新生,第三梯次(寒假)則集訓專科學校三、四年級在校學生。 6週的集訓時間,於82年度(1992年暑假及1993年寒假)再縮短為5週,最後在85年度(1995年暑假及1996年寒假)變成僅有4週。 大專學生集訓的主要課程包括:愛國教育、生活教育與軍事教育。學生一進入成功嶺的大門,生活教育就立刻展開,從縫名牌、整理內務到摺出有稜有角的棉被,都是生活教育的一環。特別是摺棉被,不知折煞了多少英雄好漢,經常有人半夜三點就爬起來摺棉被。「合理的是訓練,不合理的是磨練。」每一個從成功嶺出來的學子,都能體會這句話的涵意。 然而,成功嶺大專集訓最遭人詬病的,是足足剝奪了新鮮人一個月的課程,於是「在成功嶺受訓是否比在學校上課重要?」成為社會大眾討論的議題;也有不少人認為,每年參加寒暑訓的大專生多達四、五萬人,畢業後卻僅十分之一能擔任預官,短短數週訓練,對未來服役根本談不上任何助益。 在這種情況下,國防部開始評估大專學生寒暑訓制度,發現其對國家精實案的落實與兵源戰力的提升,效果的確有限,於是決定在1999年的寒訓結束後,即停辦成功嶺大專集訓;實施了40年的大專集訓,在最末梯次於1999年2月6日結訓之後,正式畫上句點,走入了歷史。 多年來,成功嶺共計培訓了133萬6千多位青年,其中有210位是女性,來自前教育部長吳京於任內在1997年1月辦理的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大專女生集訓,當年此舉曾引起各界議論紛紛且褒貶不一,所以也就只辦了這麼一次。 對於曾在成功嶺接受過軍事洗禮的人來說,大專學生集訓的停辦,象徵著集體經驗的終止;但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時代的巨輪仍不停地向前滾動,就讓成功嶺上的酸甜苦辣,成為這代人的特殊印記吧! 資料參考:國家教育研究院、台灣光華雜誌 #大專學生 #集訓 #成功嶺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