Русские видео

Сейчас в тренде

Иностранные видео


Скачать с ютуб 文學丨《源氏物語》:物哀美學的極致,日本文學奠基之作 в хорошем качестве

文學丨《源氏物語》:物哀美學的極致,日本文學奠基之作 3 года назад


Если кнопки скачивания не загрузились НАЖМИТЕ ЗДЕСЬ или обновите страницу
Если возникают проблемы со скачиванием, пожалуйста напишите в поддержку по адресу внизу страницы.
Спасибо за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 сервиса savevideohd.ru



文學丨《源氏物語》:物哀美學的極致,日本文學奠基之作

物哀美學的極致,日本文學奠基之作 精華筆記  《源氏物語》是世界上最早的長篇小說,誕生於11世紀的日本平安時代,也就是中國宋朝的時候。這部一千多年前的鉅著,由當時擔任宮廷女官的紫式部撰寫而成,描繪了桐壺帝之子源氏及其後代的情感悲歡,尤其是源氏與各種女性的愛恨糾葛,以及平安社會政治鬥爭對其命運的影響。《源氏物語》直接影響了日本核心藝術理念物哀美學風格的形成,可以說是日本民族文化的奠基之作。   如何看待小說主人公源氏? 源氏是一個悲劇性的存在,雖然他富有容貌才情和權勢地位,卻歷經悲歡離合,晚年孤獨而淒涼。其一生經歷了三個階段,首先是放縱情感和慾望,孤獨缺愛的童年使得源氏一生都在追隨母親的影子。先是與頗似亡母的繼母藤壺皇后的禁忌之戀,還生下了私生子。後來又收養了藤壺的侄女紫姬,將對母親和繼母的思戀投注在她身上,親手將紫姬培養爲最完美的妻子,同時卻依舊放縱地流連情場,追求各色佳人以填補內心的空虛。 第二個階段是節制期。父親桐壺帝駕崩,時移世變,異母兄長接任皇位後,源氏及其岳父左大臣爲代表的皇室一派失勢。此時,源氏與一位後宮偷情之事又遭到告發,他意識到自己若再逍遙放縱,恐怕會遭到報復,於是順勢而爲,自願貶謫至偏遠的山鄉須磨。流放之後,源氏尋芳獵豔的態度日漸轉爲保守。 第三個階段是反省期。源氏一生沉醉於不同女子,但始終未能填補內心的孤獨。直到紫姬因源氏過於濫情而積鬱成疾,最終香消玉殞,源氏才幡然醒悟。他彷彿又變成了那個孤獨的孩子,此時才明白自己一生的摯愛原來是紫姬。這時的源氏,回想過去犯下的種種過錯,體會到此刻是在爲曾經的不倫與不忠付出代價,他的思想開始逐漸傾向於佛教,遠離塵世,寄託於宗教的解脫。 書中不乏政治鬥爭的筆墨,從側面表現出平安社會政治鬥爭對源氏命運的影響。兩派政治勢力不斷地互相傾軋,但與其他人相比,源氏對權勢的態度是淡泊的,對於被降爲臣籍,又遭到太后的報復,源氏都接受。甚至當冷泉帝提出將皇位讓給他,他也堅決拒絕。源氏天生是一個避世的浪子,但處於皇家制約之下,他身不由己,源氏的命運也是一出政治悲劇。    《源氏物語》中的女性意識體現在哪裏? 雖說源氏是整部作品的中心,但紫式部同樣傾注了大量筆墨描繪圍繞在他身邊的各種女性。書中的女性人物大致可分爲兩類,一類是以紫姬和明石姬爲代表的女性形象:溫婉而善良,對待源氏的風流放縱採取隱忍的態度,內在卻充滿痛苦。另一類女性,則是以空蟬、玉蔓和浮舟爲代表的人物形象,她們敢於反抗和拒絕男性的追求,堅守原則,寧可玉碎而不要瓦全。無論怎樣的出身和處境,怎樣的性格,這些女性的結局無非是淪爲貴族政治鬥爭的工具,或男性的所屬,或遁入空門。紫式部發出“女子持身之難,苦患之多,世間無出其右”的悲嘆,在貴族男權社會,女性的自主權從來不在自己手中。 小說中記述的悲劇,很多都能在紫式部自身的經歷中找到影子。根據學者推定,紫式部是在近30歲時喪夫、獨立撫養女兒之時,開始撰寫《源氏物語》。身爲皇后的女官,見證宮廷內部的政治傾軋、皇族婚姻背後的政治圖謀、一夫多妻制下女性的血淚,這些經歷使紫式部對人生的觀察與思考更爲深刻。 平安時代的日本文壇出現一股獨特的女流文學風潮,如和泉式部的《和泉式部日記》、清少納言的《枕草子》等,對女性生存和心理狀態的描寫成爲典型的創作題材。這一現象在某種程度上得益於假名文字的流行,爲女作家們提供了便利的書寫方式。紫式部的女性意識不僅表現在對女性命運的惋嘆,她筆下的空蟬、玉蔓和浮舟等人物,更打破了當時對女性的刻板認識。她們堅守女性的尊嚴,從受人擺佈的被動狀態,跨越到掌握生命的主動,即使最後的結局依舊令人惋惜,但這份沉默的反抗是女性主體性的覺醒。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可以說《源氏物語》是日本乃至世界歷史上女性主義文學的啓蒙。   《源氏物語》在日本文學中的地位與成就爲何? 《源氏物語》之所以被奉爲日本文學的發端與巔峯,不得不提它最重要的貢獻,就是在日本開啓了物哀美學時代,影響了其後上千年的民族文化精神。物哀,就是觸景生情,通過對萬物的體察而生出種種含蓄、細膩的情感。在佛教禪宗思想的影響之下,日本文化形成了纖細而敏感的特質。追求物哀、幽玄的病態和憂愁之美,逐漸成爲日本民族意識和文化的核心。《源氏物語》始終瀰漫着一絲淡淡的哀愁,一種抒情的基調,處處可見以消瘦、病弱、哀傷爲美的獨特審美觀。 在書中,紫式部描繪了幾段不道德的戀情,都是表達物哀的最佳素材。比如源氏與繼母藤壺的禁忌之戀可謂驚世駭俗,然而在紫式部筆下,這段戀母情結卻充滿唯美和哀傷,藤壺是源氏心中永遠的初戀,卻如同水中明月一般難以獲得,於是源氏一生都在尋找可以替代她的女子,這種情感雖然病態,卻真實而動人。 在《源氏物語》之後,用病態和扭曲的描寫來展現對人性的思索,逐漸成爲日本文學的一種獨特現象,這種物哀風格在一代代的日本作家中傳承。比如三島由紀夫的《金閣寺》、谷崎潤一郎的《春琴抄》,都是描寫人物的醜惡與病態,彰顯幽暗是爲了傳達物哀精神的本質,即對美的追求與失落。 在整部《源氏物語》中,將物哀表現得最徹底的無疑當屬第四十一帖“雲隱”,這一章的存在其實是爲了描寫源氏的逝去,卻是整本書中唯一空白的一章,只有標題而沒有文字。關於留白的原因有不同的說法,有說是因故而遺失,有說是因爲書中已描述了許多人物的死亡,紫式部不堪忍受描寫源氏死去的悲傷,也有說是有意爲之,以留白暗示代替文字描述。無論何種原因,這留白的一章透着深沉的悲哀,勝過千言萬語,可謂是物哀之精髓的極致體現。   《源氏物語》與中國的關係 《源氏物語》在文體方面的創新是首次把講故事與傳統和歌融爲一體。和歌,是日本歷史上本土的詩歌形式,受唐風影響而來。紫式部出身貴族書香門第,熟讀中國古代典籍,受白居易影響很深,在書中引用白居易的詩句多達90餘處。全書共有795首和歌,藉由歌詠山川、明月、河流等自然風物,傳遞人物濃郁的情感流動,通過平安時代皇室戀人間最典型的互動——交換詩句,表現出男女之間的微妙關係。 《源氏物語》與中國的關係,還不僅僅在於唐詩。唐朝覆滅之後,日本已停止派遣唐使,但在紫式部寫作《源氏物語》時,民間貿易始終未斷絕。因此在紫式部的描寫中,除了中國古典詩文的影響蹤跡,還常常出現皇室貴族從中國進口絲綢、香料和馬匹等舶來品,在當時是彰顯高貴典雅的特徵。 《源氏物語》與《紅樓夢》的比較,也是中日文學關係一個很熱的話題。雖然兩者的創作時間相距七百多年,但對不同時代和文化背景下的貴族生活描寫,卻不無異曲同工之處。紫式部和曹雪芹都發出對女性悲慘命運的惋嘆,但在人物情感描寫上,源氏風流倜儻,放肆與熱情,毫不掩飾借女性來填補內在的缺憾,呈現出隨心所欲的態度,且當時的婚姻多是基於現實利益的政治聯姻;而賈寶玉則相對含蓄,重視情感與精神上的連接,堅持着對黛玉一心一意的純潔愛情。 《源氏物語》和《紅樓夢》所展現的是截然不同的審美意趣和價值傾向。《紅樓夢》是基於倫理出發,強調善與美的統一,以善爲主的審美基礎;而《源氏物語》根植於日本佛教禪宗思想,追求平凡生活中的真實,紫式部沒有以道德和倫理的眼光來審視源氏,而是尊重人物的真情實感。無論角色地位或權勢的貴賤,全都以同樣生動細膩的筆觸加以表現。在這個意義上,我們可以理解,何以《源氏物語》被譽爲日本最重要的現實主義作品之一,若沒有人生的苦澀、病態與醜惡,也就無法體現細膩而幽微的物哀之精髓。 同《紅樓夢》一樣,《源氏物語》也被譽爲一部百科全書式的作品。因爲它凝聚着包羅萬象的智慧,既可視爲回望平安朝的珍貴史料文本,也可視爲一部真正世界性的文本。彼時,各國文學處在各自發展的階段,西方國家陷於宗教運動和封建制度的建立,此時的中世紀文學鮮有具影響力的作品問世,而《源氏物語》的出現填補了世界文學史的這段空白,成爲一部永恆的經典文學鉅著。紫式部以女性之筆,將日本民族文化的精髓提升到對人、對社會和自然萬物的終極關懷。或許也正因此,《源氏物語》才能經久不衰地打動着一代代讀者。 書           名:源氏物語 作           者:[日]紫式部 主           播:李欣

Comments